
前言
照慣例將2023年在噗浪上「非正式」的隨筆心得彙整成文,僅節錄並經過些許潤飾,詳細內容請參考原噗連結。
動畫
江戶前精靈
詳細心得連結 (發噗日期:7/1)
這部在我心中是繼《擁有超常技能的異世界流浪美食家》最療癒的日常喜劇番,裡頭的各種顏藝實在可愛。
一開始以為這部的主線是說服並帶領艾爾妲遊歷東京、體驗各種風情,然而實質卻是藉由這位精靈之口得知關於江戶時代的小知識,並著重描寫艾爾妲及小糸之間,彼此雖不言說,但心底仍為對方著想的體貼。
雖然初看覺得小糸的「拜金」設定不太討喜,但隨著逐漸發覺這位巫女溫暖又善良的一面,就能體會艾爾妲對她時而露出「疼愛」眼神的緣由。
看治癒番不需花很多精力腦補分析,情緒也不會強烈高低起伏,是讓人感受「世界真和平」的好管道。
昨日之歌
詳細心得連結 (發噗日期:8/6)
這部完全被不知所云的簡介誤導,這不是奇幻番,是十足的胃痛戀愛番,更準確來說,是眼睛痛,於是第一次的女角黑就獻給《昨日之歌》的森之目榀子。
雖然動畫中對於榀子和陸生的感情刻畫最飽滿,但榀子在中後期的所言所行卻讓我越來越煩躁,甚至只要看到她出場就想翻白眼。
四人的翻轉結局雖然唐突,卻是我渴望已久的救命繩,至於其他人的感情線鋪陳問題,礙於本就受限篇幅刪減,就不多細究,只要能看到榀子放過陸生就滿足了。
僕愛君愛:致我深愛的每個妳、致深愛妳的那個我
詳細心得連結 (發噗日期:12/5)
以平行世界為概念,描述在能進行「平行跳躍」的時代,男主角曆在不同世界線的愛情故事。雖然片中充斥大量專有名詞和科學理論,但簡單點看主概念的「平行跳躍」,其實就是指兩個世界的意識交換。
總結這兩部,論劇情和畫風我比較喜歡《君愛》,可惜男女主在情感詮釋的功力不到位,不僅在重大轉折處無法感同身受,女主角小栞的聲音和畫面也時常對不上。
反觀《僕愛》因為情緒起伏不大,觀看體驗好上許多,並且也將《君愛》的另一個圓完美補上。強烈推薦想補坑的人先看《君愛》,再看《僕愛》,對於結局的感受會更深刻。
遊戲
2023年接觸的遊戲都是《伊蘇》。
伊蘇I 失落的伊蘇古國 序章
詳細心得連結 (發噗日期:10/22)
整體走向是非常王道的「占卜預言的勇者拯救世界」,但意外的是從一代開始法社就很注重對話細節,隨著進度推進,部分NPC的對話也會跟著改變,其中也有不少無厘頭,故意做怪還會被吐槽。
因為是序章,所以伏筆回收不完全,詳細內幕要等二代才會補完,這代算是重要角色介紹而已。
伊蘇II 失落的伊蘇古國 終章
詳細心得連結 (發噗日期:10/29)
這代最大改變莫過於戰敗多了復活選項,而且還不消耗道具(簡單難度下),戰鬥難度比起上一代親民很多,也增加了魔法系統。
銜接上一代結局,這次的主旨是更加簡單明瞭的「透過女神指引,前往薩爾門神殿消滅魔之根源」,但文本量受限當時技術,造成期待已久的內幕真相不如想像中深刻。
同樣問題也體現在角色描繪上。
不管是「女神菲娜」,還是本代女主「莉莉亞」,實際的戲份都非常短暫,老實說非常難以共情她們的心境,反倒對於團圓結局中唯一的悲劇配角唏噓不已。
伊蘇X -北境歷險-
詳細心得連結 (發噗日期:11/4)
很滿意這代的戰鬥革新,為了配合雙人系統,在劇情描寫上很自然聚焦在女主卡嘉和亞特魯上。驚喜的是卡嘉並非此次的色魔受害者,因故成為「盾之兄弟」的兩人塑造出的姐弟感讓主線更加昇華,深刻感受到法社試圖打破歷代傳統的決心。
藉由從《黎之軌跡》開始使用的新引擎和越發成熟的「動態捕捉」技術,這代角色的表情和動作比以往更加生動,就連戰鬥中觸發的動畫事件也非常吸睛,遊玩過程簡直欲罷不能。
劇情方面,乍看之下和九代雷同,其實還多了「親情」描寫。
少年少女們在出航前都懷著與親人糾葛多年的心結,但種種困惑與不安隨著心境逐漸改變,大多圓滿收尾,即使收束仍顯得急促,但恰到好處的份量,為本作的「海上冒險」增色不少。
雜談
天野こずえ短篇集(2006新裝版)
詳細心得連結 (發噗日期:7/2)
因為非常喜愛《水星領航員》,所以當年發現天野老師有出早期作品的合集,二話不說立刻入手。其中最有感的是《剎那之夏》及《小小聖誕夜》,這兩則同樣收錄在第一本短篇集「夢空界」。
《剎那之夏》以微靈異氛圍開頭,但闡述的是至今仍讓人省思的哲理:「現在這瞬間只會停留一次,想做的事,就要靠自己去做啊!」畢竟錯過的時間不會再重來,現在這一瞬間就是最好的時機。
《小小聖誕夜》劇情雖然俗套,但透過聖誕節獨有的夢幻氛圍所引發的奇蹟,是我一直很喜歡的橋段。在白雪的季節、思念的季節,實現一整年最期盼的願望實在很戳我的哭點,這就是屬於聖誕節的浪漫。
DETECTIVE CONAN THE MOVIE展 銀幕回顧錄
詳細心得連結 (發噗日期:7/30)
靜態展覽部分,仔細看精選劇場版的主題牆,會發現背景的劇照不全是當部內容,特別是角色場景,只要有關的都來湊一下,畫風明顯不同XDD
上方裝飾的剪報也隱藏著沒被做成主題的劇場版,因為喜歡文字和畫面的展品多一點,所以對無法一個個細看內容這點感到可惜。
互動部分,最推《零的執行人》的飆車體驗,坐在地板上邊感受震動和強光效果,邊回顧這段刺激場景。相較下,其他能偷吃步的關卡,體驗感就弱了一些。
幕後設定稿的展示是拍最多照的地方,背景牆還有一些小原畫值得細節控發掘。
從2015「連載20週年紀念展」、2019「科學搜查展」到這次的「銀幕回顧展」,基於對作品的喜愛和情懷,對於可惜之處都會選擇性包容,畢竟沒有十全十美的展覽,但還是私心希望下次能更聚焦作品內容本身,我好想看滿滿的原稿和幕後影像。
後記
因為專心產文的關係,有關作品的隨筆噗僅有寥寥三個,於是破先例增加其他類別讓內容看起來豐富一點。
其實看的作品不只這些,但卡在上下半年都發生突如預期的變化,為了調整步調,寫文的動力銳減很多。
希望2024年能制定出具體的目標追蹤計畫,才能鞭策自己多加把勁,否則每年都在檢討不達標也太悲傷。
👇推薦文章:
留言